第二章 真相隧道,穿越泡沫的空间 - 垃圾债,公司债中的“次级贷”

垃圾债券,顾名思义就是债券中的垃圾,它的本质与次级贷并无二致。被2008年金融危机炒热的“次级贷”,特指美国按揭抵押贷款中那些“无工作、无收入、无资产”的“三无人员”所申请的贷款,这些贷款在房价下跌时将注定出现大规模违约。在美国房地产红火的日子里,银行拼命地发放次级贷款,生产制造资产的“病毒猪肉”;投资银行大胆地将其打包成MBS债券和CDO,加工精装成标准的“病毒猪肉罐头”;负责质量检验的评级公司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意贴上优质产品的AAA评级,致使全世界的投资人大面积中毒身亡。

    垃圾债的发行者,自然就是垃圾公司,这些公司就是企业中的“三无人员”。它们大多都是“无拳头产品、无固定客户、无稳定现金流”。在经济景气时,消费者花钱大手大脚,不太在意产品的品牌和性价比,垃圾公司的产品也能分得一杯羹;但在经济萧条时,消费者收紧了荷包,对性价比更加敏感,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更加看重品质。垃圾公司普遍缺乏核心技术,产品竞争力较弱,管理水平不足,品质低而价格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会遭到淘汰,现金流高度不稳定,如果过度负债,违约率将大幅上升。

    在美联储人造的超低利率环境中,垃圾公司们如沐春风,垃圾债就如同杂草一般茁壮成长起来。2009年,美国垃圾债发行在危机后终于迈过了1000亿美元的门槛;2010年首次突破了2000亿大关;2012年持续演绎“垃圾传奇”,超越了2500亿的巅峰;进入2013年更是喜迎开门红,到5月初就发行了1500亿,全年将轻松超过2012年的纪录,再创“垃圾辉煌”。垃圾债的总规模膨胀到1.1万亿,在9.2万亿的公司债券市场中的占比已高达12%!

    历史惊人地相似,市场却总是健忘。

    2006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美国按揭抵押债券(MBS)市场的总规模约10万亿美元,其中次级MBS债券1.5万亿,占比为15%。2013年的垃圾债与2006年的次级债越来越像。

    2009—2013年,垃圾债券的价格年均暴涨21%,收益率则从20%暴跌到了史无前例的5%。2013年5月8日,垃圾债券的收益率自有记录以来第一次跌破了5%,创下了4.97%的历史最低纪录!这相当于美国10年国债在2007年7月的水平。

    国债是由美国政府出面举债,只要人们不担心美国崩溃,国债永远是债券市场中最安全的品种。在同期限的债券中,国债价格最高而收益率最低。因此,国债收益率成为整个市场中的利率定价基准,任何一种同类债券的收益率都会高于国债。2013年5月,垃圾公司成功“晋级”为2007年的美国国家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