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热闹,道琼斯指数是美国股市的晴雨表;但要看门道,S&P500指数则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S&P500涵盖了美国经济各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500家公司,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它们的总市值为13.8万亿美元,与S&P500指数挂钩的总资产多达5.14万亿美元。
S&P500指数在2013年3月28日创下了1569点的历史新高,2008年的金融危机似乎已成为历史的记忆,至少股票市场已展现出一个新的大牛市的轮廓。2009年3月,S&P500指数最低曾跌到667点,至此已飙升了135%。
股票上涨的理由看起来非常充分,因为S&P500公司的每股收益(EPS,EarningPerShare)从2007年的85美元,急剧攀升到2013年预估的110美元,上涨幅度为29.4%。如果将S&P500的所有公司当作一家,那么该公司每股的赚钱能力正在大幅提升,整个公司的价值自然水涨船高。
S&P500的每股收益(EPS)年度变化,虚线部分为预估(FactSet)[2]
每股收益正是决定股票价值的关键因素!
虽然股指的上涨幅度超过了每股收益,但股市的PE值却从2007年10月的15.2倍下降到了13.8倍。换句话说,2013年的股票比2007年的股票更便宜。投资100美元买股票,2013年将获得7%的价值回报,远远超过了银行存款和国债的利息,这样好的市场难道不该大涨特涨吗?
1997—2013年的S&P500指数
所有的奥秘就隐藏在每股收益的提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要经营好一家公司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开源节流,开源就是增加销售收入,节流就是压缩内部开支,双管齐下则效果更佳。
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企业销售业绩大幅跳水,到2009年第三季度,S&P500的销售增幅恶化到-15.81%。面对生死存亡的严酷考验,各大公司的第一个本能反应就是大规模裁员,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也正是同期美国失业率大幅攀升的原因。
美联储此时推出了6000亿美元的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QE1),挽救了即将崩溃的银行系统,也为股票市场带来了强烈的信心和资金的双重刺激。美联储将短期利率压低到0~0.25%的超低水平,同时,大规模购买国债和MBS(按揭抵押证券)的操作压低了长期利率,使得公司的财务成本得以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