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4 战国时代 - 4.1 德国产业险遭“阉割”,罗斯福之死拯救了德国!

1945年,就在战争即将结束之前,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扰着罗斯福,这就是战后究竟如何处置德国,才能确保未来“美利坚治下的永久和平”不会遭遇德国再度崛起的挑战。
无论是曾经的英国霸主,还是后起的美国领袖,在保持他们统治下的世界秩序时,最担心的就是像德国这样蒸不熟煮不烂,而且脑后生有“反骨”、极具爆发潜力的“和平破坏者”。从1914年到1939年的25年里,德国两次挑战世界秩序,两次都让全世界伤筋动骨,罗斯福不得不仔细掂量,会不会有第三次呢?假如前两次拖垮了大英帝国,第三次可就是冲着美国来的了。一战之后,德国被戴上几乎永远摆脱不了的战争赔偿枷锁,《凡尔赛条约》严苛的限制更是牢牢地绑住了德***事产业的手脚。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德国竟然用了仅仅20的时间,就再次打得英法老牌殖民帝国满地找牙,想起来就令罗斯福心惊肉跳。
在罗斯福的战后设计中,大英帝国将被肢解,而苏联会是美国的贸易伙伴,而这个爱***的德国呢?最好是进行“产业阉割”,永尽后患。正如曹操当年在白门楼擒住吕布,吕布大叫绳索绑得太紧,曹操回道:“缚虎不得不急也。”在罗斯福的授意下,财政部长摩根索制订了“摩根索计划”,将德国的重产业基础彻底摧毁,使德国经济退回到100年前的农业时代。
罗斯福1945年4月忽然往世后,杜鲁门总统和一大批反对罗斯福战略的人,联手推行战后的“修正主义”,颠覆了罗斯福的战后方略,开始步步紧逼苏联,迫使斯大林放弃了与美国合作的希看,拒尽加进布雷顿森林主导下的美元体系,从而***上了冷战的道路。
谁是美苏对抗战略的主要推手呢?显然是英国!丘吉尔始终是反苏的急先锋,由于他明白,假如罗斯福执意要肢解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的话,那么英国的势力将被压缩回英伦三岛,世界霸权谈不上了,甚至连欧洲盟主的地位也难保。简单地说,英国将被彻底地边沿化。假如将苏联树成了美国的主要靶子,用苏联置换德国的位置,那么英国就将成为美国最重要的盟友,英国的利益就好商量了。
丘吉尔的如意算盘是借美国之手铲除德国,接着就像一战之后那样,再逐渐排挤美国的势力。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凭借庞大的英镑区资源,英国终极会缓过气来,到那时世界照样还是大英帝国的天下。至少在1941年,丘吉尔看到的战后代界应该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
罗斯福岂能看不透丘吉尔肚子里的小九九。1941年8月13日和14日,此时美国尚未参战,罗斯福与丘吉尔在阿根廷讨论《大西洋宪章》时,双方就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焦点就是英国的帝国特惠制所形成的英镑区。罗斯福之子艾略特·罗斯福对双方争论的记录栩栩如生:
丘吉尔严厉地说:“英帝国的贸易安排是……”
罗斯福立即打断了丘吉尔,“是的,帝国特惠制就是一个例子。那些在印度和非洲,乃至整个近东和远东的殖民地人民,(正是由于帝国特惠制)仍然处于目前的落后状态。”
丘吉尔的脖子涨得通红,探出身子质问:“总统先生,英国目前并不打算讨论帝国体系内的特惠制题目。贸易使英帝国强大,这一政策应该继续,这也是英国的部长们开出的条件。”
罗斯福慢慢地回答道:“你看,在这一题目上,我们的看法是不同的。我坚信假如我们要取得稳定的和平,就必须促进落后国家的发展……而18世纪(殖***义)的办法肯定行不通……无论你的部长们建议什么政策,那种从殖民地掠夺原材料,而拒尽提供给当地人民回报的办法是行不通的。20世纪的方式是帮助那些国家进行产业化……”
丘吉尔恼羞成怒地咆哮起来:“你指的是印度!”
罗斯福淡定地说:“是的。我不相信我们能够进行一场反抗法西斯奴役的战争,同时不解放被落后的殖民政策所奴役的全世界殖民地的人民。”…
事后,罗斯福教导自己的儿子:“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向英国人表明,我们不打算做那个‘爱帮忙的查理’,被英国人用完就永远抛在脑后的傻瓜。”
罗斯福明显感到他的对英和对苏政策一直受到国务院的强烈抵制。1943年底他曾这样透露了自己的迷惑:“我发现很多次国务院的人试图躲匿给我的信息,或是拖延,或是阻拦,由于这些职业的外交家们并不认同我的看法。他们应该往为丘吉尔工作。事实上,长久以来,他们确实是在帮英国人……6年前就有人建议我彻底清洗国务院。它太像英帝国的外交部了。”
罗斯福死后,英国人得逞了!杜鲁门在国务院势力的推动下,终于将苏联锁定为美国的头号敌人。
德国人却意外地获得了重生的机会。从1945年到1946年,美国驻德国的占领军正在陆续执行“阉割”德国产业的“摩根索计划”,涉及被拆除的T厂多达1600余家,军事基地被美军装好了炸药,烦闷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大量工厂正在被拆除,设备被运走;汉堡的码头,克虏伯的军火产业,奔驰的汽车工厂,容克的战斗机生产线,IG法本的化学基地,甚至整个鲁尔产业区都危在旦夕。摩根索计划远比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对德国产业的摧毁更加彻底。
1947年,美国对德国的政策发生了突变。拆除德国产业设施的工作基本叫停,甄别原政府官员中纳粹分子的“往纳粹化”工作,转变为吸纳第三帝国统治精英进进新政府的选拔程序,对德国战犯的惩罚被大大弱化了,克虏伯等军火大佬们被特赦,沙赫特等金融骨干被包容,马歇尔援助计划的滚滚美元将替换摩根索摧毁德国产业的阵阵硝烟。
那么,在饱受战火摧残的德国,特别是在盟军连续大轰炸的断壁残垣中,德国到底还剩下多少产业实力呢?
盟军在进行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中,将轰炸的主要目标锁定在交通运输方面,而不是德国的工厂本身。这是由于希特勒已经将德国产业的生产能力进行了充分的疏散,最后只需要集中组装就能使军事装备有效地投进战争。盟军发现分散轰炸本钱过高,效益极差,而只要炸瘫德国的交通运输系统,就能阻止德***事产业的终极输出能力,而这些交通目标是显而易见和轻易摧毁的。
据美军轰炸司令部的估计,轰炸使德国钢铁生产能力遭到破坏的只有670,煤矿减产仅2%,焦炭4%,机器制造15%,金属加工机床被破坏了6.5%。1945年12月12日,伯思斯坦上校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一个小组上报告说:? “德国产业75%安然无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很轻易恢复的。”
以大众汽车为例,希特勒曾高度关注“国民汽车”项目,甚至亲身参与设计了“甲壳虫”汽车,它们在战争中并未大量生产,但耗资20亿马克的工厂规? 模及设备先进程度堪称世界之最,它比福特汽车公司的战时工厂还大50%。
1939年底,大众公司完成了第一阶段80%的厂房、机械和设备投资。尽管德国政府从财政上全力支持该项目,但如此巨大规模的投资仍然显得财力不足,政府不得不强制要求1/4的德国人每月支付25马克来分期购买尚未生产的“国民汽车”。到二战结束时,33.6万德国人已经预支了26.7亿马克,却没有拿到一辆汽车,由于大众***转向军用汽车的生产。以这样惊人的投资所兴建的超大型工厂,在整个欧洲甚至包括美国在内,都是企业家们难以想象的。
盟军的战略轰炸对大众巨型工厂的破坏被大大高估了,生产能力的损伤并不严重。盟军没有拆除这家工厂,结果,大众的汽车生产能力迅速恢复。它在1946年和1947年均匀天天生产近30辆“甲壳虫”汽车,1950年天天已经超过300辆,1955年为1000多辆,而到了1960年底达到整整8000辆。此时,大众汽车已向美国出口了近50万辆汽车。假如没有这座战前就投进巨资、历时5年兴建的现代化厂房,德国人不可能在战后几年内修建如此规模和装备精
良的T厂。无论是马歇尔计划,还是牛歇尔计划,没有德国积累多年的强大产业实力,所谓经济复兴根本无从谈起。
摩根索计划对德国产业的伤害并不严重,主要是美国占领军要承担修复城市基础设施,清理废墟,救助平民,维持秩序等繁重的日常T作,还没有腾出足够的人手来拆除德国的产业设施。据估计,在1600多家上了黑名单的工厂中,只有很小一部分工厂遭到了无法修复的损伤,大部分企业在几个月的维修之后,即可投进正常生产。终极,德国产业被拆除的部分不及生产能力的l/10。
这样,德国在战争中和战后,保存了大约70010的产业实力,从生产组织体系到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都未受重大损失,他们在吃饱了肚子,补充了原材料库存,有了足够的能源供给,只待订单的出现,就随时可以开动机器设备,重新生产出技术先进、质量优异的产业产品。
这才是德国复兴的真正基础!
在德国经济走向正轨之前,还需要解决一个迫切的题目,这就是货币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