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2 金权天下 - 6.10 希特勒“新政”

1933年刚上台的希特勒面对的是经济上的烂摊子。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产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产业生产下降了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产业危机反过来又导致了金融危机。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德国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减为四个。失业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达近30%,加上半失业者,则1932年德国全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一半。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三年间,共爆发1000多次罢工。
德国所遭受的经济危机冲击的严重程度,要远大于欧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希特勒上台伊始,就立即投进到拯救经挤的工作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希特勒“新政”。在一系列强有力的经济措施之下,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失业率直线下降,1938年时失业率降至1.3%。从1932年到1938年,德国生铁产量由390万吨上升到1860万吨,钢产量由560万吨上升到2320万吨,而铝、镁和车床的产量竞高于美国。从1933年到1939年,德国重产业和军火产业增长2.1倍,消费资料生产也增长了43%,国民经济总值增长超过1OO%,同时完成了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重整了重产业基础体系,还装备了一支现代化军队。
假如你看过雷妮.里芬斯塔尔那部著名的《奥林匹克》(《意志的胜利》),一定会对1936年德国的综合国力和精神状态留下深刻印象。那响彻云霄的欢呼,如林屹立的手臂,气势宏伟的建筑,健美如神的运动员,无一不暗示着志在天下的实力与霸气。希特勒的个人威看也达到顶峰,他甚至不再需要显露早年那样“***燃烧”的演讲才华,只需在公共场合露露脸,成千上万群众就宛如自动催眠一般如醉如痴。德国人对纳粹的支持,并不仅仅建立在洗脑和灌输的基础上,纳粹在执政前期拯救经济危机中的突出表现和德国老百姓得到的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可能比纳粹自己的宣传更有说服力。
与德国相比.1933年开始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则只是暂时缓解了萧条,美国经济进进长时间的所谓“特种萧条”时期,尽管有“新政”等缓和危机的措施,美国经济仍然复苏乏力。到1937年美国再度陷进严重的经济危机,直到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后,才彻底摆脱了大萧条。在整个“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均匀失业率高达l8%,国民生产总值到1941年才扳回危机前1929年的水平。
希特勒“新政”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尽管这种奇迹背后隐躲着内在的缺陷,但就拯救经济危机而言,它的确卓有成效。
今天,全世界再次面临一场类似1933年的严重衰退,认真分析希特勒“新政”的功过得失,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