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惯例”眼下是个颇为时髦的词汇,仿佛遵循了“国际惯例”,天下就从此天平了,金融开放就像田园牧歌般地优美愉快了。如此天真烂漫的想法只怕会误国误民的。
“国际惯例”的形成完全在业已形成垄断地位的国际银行家的操控之下,在特定条件下,也非常可能为中国量身制作一套全面***中国银行业生存壮大的“国际惯例”,这一手已经成为居于金融行业垄断制高点的美英银行***竞争对手的有效武器。
当年景功打垮日本金融业扩张势头的老巴塞尔协议,已经改头换面地升级为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完全可能被用在中国银行系统的头上,从而成为阻止中国金融行业海外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些发达国家以为,所有该国境内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必须完全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才能继续运作,这还不算,连这些外国银行的本国也必须符合该协议的要求,否则就可能存在“监管漏洞”。这样的规定无疑将大大增加这些外国银行分支机构的运作本钱。对于中国刚刚开始走向世界的金融行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换句话说,假如中国本土的银行尚未实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意味着这些银行在美国和欧洲的分行有可能被改制甚至封闭,中国辛辛劳苦建立起来的海外金融网络存在着被一网打尽的危险。
占据着巨大上风的欧美银行业的游戏规则制定者们,将轻而易举地抹杀中国金融行业的对外发展之路。而中国国内的银行业还要苦苦遵守这些堂而皇之的***自己的所谓“国际惯例”,天下没有比这种游戏规则更加不公平的了。在拥有巨大上风的对手眼前,还要被人捆上手脚,这场游戏的输赢早已成定局。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的对策就是,也只能是,“对等开放下的外线作战”。假如所在国利用不管何种“国际惯例”来***中国的海外银行分支,中国也将如法炮制,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业规定,限制乃至封闭其银行在中国的运作。回顾英美成为国际银行业的主导气力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建立国际银行网络是必经之路。中国的银行业与其只在中国本土与国际接轨,不如实施外线作战,往直接收购欧美的银行或扩张分行,建立中国自己遍布世界各地的金融网络,在战争中往学习战争。假如中国的银行业在海外收购或扩张受阻,中国不妨也照对等原则办理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动作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