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4 战国时代 - 7.1 债务货币,经济增长的“癌变基因”

货币的活动,意味着其背后资产的转移。在1971年之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商品的交换,终极将以黄金资产转移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正是美国愈演愈烈的国际收支赤字引发了美国黄金储备枯竭,美元在全世界遭到挤兑的根本原因。
1971年美债帝国建立后,美元背后的核心资产变成了纯粹的美债,美元活动,仅仅意味着美债资产的转移。美债,事实上变成了国际市场上主要商品与服务交易的终极支付手段!
对于美国和整个世界而言,这种货币机制的重大变化,必将引起经济增长模式的异化。
在金本位的时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来源于国民储蓄中所积累出来的投资,而在美债本位时代,经济扩张的本能冲动,逐渐由投资向负债过渡。资本和信用的核心理念,已经从储蓄积累,异变为债务创造。
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与债务驱动模式,体现着在经济世界观上的天壤之别。1990年美国的经济衰退,2008年全球的金融海啸,2011年欧洲的债务危机,其根源就是1971年以来,世界走上了一条脆弱的经济增长道路。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是一次对40年来债务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总清算!
什么是储蓄?什么是投资?什么是消费?什么是财富?当今社会已经对这些最基本的概念越来越生疏,这些生活中天天都在频繁使用的词语,人们却往往懒于深究。假如把令人头晕眼花的货币概念放在一边,回回到经济最原始的状态,一切将会一目了然。
在原始社会中,假如一个猎人使用简陋的梭镖来打猎,他天天必须捕捉至少3只野兔才能够维持生存,而且他不得不紧追野兔奔跑,体力消耗很大,而收获的猎物却未几。不久,他从同伴那里发现使用弓箭打猎,能够远间隔射杀猎物,不仅增加了隐蔽性,进步了捕猎效率,而且不必急速奔跑,节省了大量体力。假如运气不错,还能够射杀到麇鹿,美美地吃上一顿大餐。
这个猎人决定自己也要做弓箭,不过这需要不短的时间。他首先要翻山越岭往寻找坚韧轻便的木材,再将伐来的木材阴干,使木质紧密,然后把木材制成弓。他还必须找来弹性极好的牛筋,反复砸结实,用来做弓弦。最后,他还得花一定的时间制作很多支箭。最后算下来,猎人发现要完成狩猎工具的技术升级,最少需要5天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他无法再往打猎,总不能饿着肚子干活吧,因此,猎人起早贪黑拼命打猎,等终于积累了15只兔子,足够5天的食品,他才能够开始制造弓箭的工作。
保证猎人5天不用打猎还能生存的15只兔子,就是猎人的“储蓄”,而制造弓箭就是猎人的“投资”。“投资”是为了获得效率更高的捕猎成果,条件则是必须有足够的“储蓄”。
果然,猎人的“投资”获得了可观的回报,使用弓箭使他天天能够打到5只以上的兔子,运气好时,还能打来一只麋鹿,除了吃饱肚子,猎人还能拿多余的猎物往交换急需的衣服,这时,他就开始了“消费”。因此,消费的本质是一种交换!消费的条件是猎人必须有剩余的储蓄。
终极,猎人除了留下足够的食品,必要的弓箭改良“投资”,必须的生活用品“消费”之外,还剩余了更多的猎物,这就是猎人积累出来的“财富”。猎物不能长期存放,因此猎人需要找到一种可以长期蕴躲财富的手段,以备将来的不时之需。在市场交易中,猎人发现金银备受大家喜爱,所有的人都愿意将自己的商品换成金银,既能够长期储存,又便于切割、携带、计算,大家都追捧的商品就成了“通货”。通货的最大特点就是随时想出手都有人抢着要,所以“活动性”最好。金银于是满足了猎人对蕴躲财富的一切要求,这就是长期保存、随时兑换、方便易用。
金银从发现、开采、冶炼到制造,同样需要付出劳动,因此,金银这种特殊的通货在市场交易中,与其他的劳动成果一起进行交换,这种交换是一种老实劳动的交换。金银在交易中的神奇作用在于,它将不同性质商品的复杂兑换,抽象为纯粹简单的数字比值,从而降低了交易本钱,扩大了市场规模,促进了社会分工。金银逐渐成为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老实货币”,担当起交易媒介、价值标准、财富蕴躲的功能。
假如金银的制造人,在通货中掺假,以次充好,用掺假的金银在市场上交换别人老实的劳动成果,那么此人就是在欺诈!这种货币,就是欺诈的货币!假如被市场发现,制造假金银的人就将遭人暴打。假如此人是政府,把握着国家暴力机器,在市场参与者们无法反抗的情况下,大家不甘心被欺诈,于是以欺诈对欺诈,商品质量会恶化,交易秩序陷于混乱。货币作为财富蕴躲的功能弱化,长期储蓄的意愿瓦解,短期行为盛行,投机之风乍起,社会浮躁弥漫。货币本是财富的契约,摧毁货币价值,就是摧毁社会财富公平的契约,其终极结果就是市场交易本钱上升,阻碍经济发展,窒息财富创造。
美元背后的资产,以债务的白条取代了老实的黄金,这从根本上扰乱了市场经济,瓦解了社会公平,加速了贫富分化,腐蚀了道德基础!
当债务变成了货币,这种“画兔充饥”的白条就会充斥银行系统,所谓的“储蓄”,不再是人们老实劳动的成果积累,而是现在并不存在,将来也未必存在的“兔子”。猎人又怎么可能饿着肚子往进行制作弓箭的“投资”?又哪里会有真正的储蓄来进行老实交换的“消费”呢?
美债帝国自身的储蓄越来越不足,既要透支消费,还想借钱投资。它所赖以增长的经济模式,不过是将别人的储蓄“借来”,一边享受着更高的生活品质,一边对金融资产进行着“钱生钱”的快速投资。美债作为借用别国储蓄的凭证,美国人从未认真打算偿还,当“美债白条”对猎人进行货币贬值时,手持白条的猎人的真实储蓄,将被逐步剥夺。
美债作为核心资产,被植进到世界各国的货币体系之内。当美债输进德国、日本和法国,这些国家的真实储蓄则流向了美国。当美元对各国货币大幅贬值时,这些储蓄遭到了洗劫。德国人和日本人发现后,他们只有哑忍,由于他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法国人发现后,戴高乐暴怒,发誓要挤垮美元体系;终极欧洲人都搞明白后,大发石油横财的中东人顶了上往;当中东人的储蓄被吸得差未几时,美国又将美债这一“储蓄吸血”的针管,插进了乍富还穷的中国人身上。
2008年金融危机后,伯南克狂印钞票,这既不可能增加美国人的“真实储蓄”,也不可能促进市场的“真实消费”,更谈不上进行“真实的投资”。究竟,印钞票不能凭空创造出“猎人的兔子”。它唯一的作用,就是让那些已经把真实储蓄借给了美国的国家,遭到重大的储蓄损失。
1976年全世界持有的美国国债为900亿美元,而2011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5万亿美元!在短短35年之内就增加了50倍!这样的资产,还会有人相信能够保值吗?那么再过35年,这个数字又会是多少呢?以这样的货币储备为抵押,各国又将创造多少本国货币呢?社会真实的储蓄,在货币的膨胀中不断被稀释和转移,终极更多的储蓄被积聚到l%的人手中。
当美债帝国“吸血”成瘾之后,自身经济的造血功能却被弱化。借来的外国储蓄的主要部分,并没有被花在美国的实体经济中,以强化产业产品的竞争力,改善贸易逆差,而是被用于史无前例的金融财富创造。在华尔街获得惊人暴利的同时,留下的却是竞争力衰落的产业经济,收进萎缩的中产阶级,大幅增加的贫困人口,负债过度的国家与社会。一切靠负债消费所带来的繁荣,不过是海市蜃楼的幻觉,当债务无法持续的时候,繁荣也将成为过眼云烟。
20世纪70年代初,美债帝国圈禁了黄金,废掉了固定汇率,绑定了石油定价,但美元却远未收服人心。对美元的不信任,导致人们争先恐后地拥有黄金、白银、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通货膨胀如燎原的烈火,席卷世界的各个角落,美债帝国处于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