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2 金权天下 - 6.2 费德尔:希特勒的金融导师

在希特勒加进德国工人党后,费德尔成为希特勒经济和金融方面的导师。希特勒在费德尔的启发下,对货币、金融、就业、贸易、经济危机等题目产生了浓厚的爱好。
费德尔在经济金融方面并非科班出身,他从1917年开始“自己琢磨”金钱、经济、萧条、就业、战争与国家这些题目之间的联系,完全跳出了传统学院派的思维定式,提出了一系列惊人的结论。他以为,国家必须要有权力控制货币供给,一定要对中心银行进行国有化,而尽不能让私人控制中心银行。由于私人控制中心银行最大的题目就是,其产生的利息收益和其他利益将回私人所拥有,而不是造福国家和公众。
行伍出身的希特勒原本对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完全没有概念,他一直以为德国“一战”的失败和后来的超级通货膨胀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题目。经过费德尔点拨,希特勒立即敏锐地捉住了金融才是这一切题目的核心,并形成了“创造性产业资本”与“贪婪、掠夺性金融资本”之间有着本质区别的深刻印象。当希特勒明白过来金融和控制金融的势力团体才是德国命运的真正主宰之后,他的境界立即跃上了一个层次,再回头想很多从前令他困惑的题目,马上有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和全新的视角。他对未来德国的运作和纳粹党的“重要原则”逐渐形成了清楚的逻辑框架。
1920年,希特勒经过与费德尔等人反复激烈的争论和思考,提出了纳粹运动的哲学原理体系。由于是哲学层次的纲领,希特勒以为这个纲领将“永远不变”。该思想体系被回纳为《25点纲领》,1932年纽伦堡纳粹党代表大会再度肯定了此政纲的地位。
《25点纲领》包含了纳粹所有的基本观念和政策。有关经济方面的要求和主张体现了费德尔的主要经济思想,关键点有:
? 第11点:“取缔不劳而获的收进,打坏利息奴役制。”这符合费德尔一贯主张的废除“利息奴役制”,区分“创造性的产业资本”与“食利性的金融资本”。他以为,资本只有真正进进实体经济的循环才能创造价值,只在金融系统“转动与食利”的“掠夺性”的金融资本实际上是在剥削其他劳动者的成果。
第12点:“取缔和没收一切靠战争发财的非法所得。”希特勒号称德军在“一战”中没有败在军事上,而是前线的将士被“出卖国家利益”的大资产阶级、犹太金融家从“背后捅了一刀”,假如这些人继续发战争财,那简直天理不容。
第13点:“我们要求对所有(到目前为止)已经组合起来的企业(托拉斯)实行国有化。”费德尔建议组建国有企业的“航空母舰”,以实现国家垄断社会主要资源,从而避免资本过度追逐利润所引发的恶性竞争和贫富分化。他以为国有化的托拉斯是在资本家公道利润与工人稳定就业之间的某种平衡。
第14点:“我们要求参加大企业的分红。”费德尔坚持大企业必须反哺社会,与社会各阶层共同分享经济繁荣。
第16点:“我们要求建立和维护一个健康的中产阶级,要求立即将大百货公司充公,廉价租赁给小工商者,要求在国家和各邦收购货物时特别照顾一切小工商者。”费话尔的这一观点反映了小资产阶级和社会平民阶层的经济利益诉求,不过这已完全不是所谓的哲学原则,而是属于具体的政策层面了。
第17点:“我们要求实现一种适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地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倒把。”费德尔的理念中,最无法容忍的就是“不劳而获”和“投机倒把”,他恨不得把每一分社会资源都用在实实在在的生产活动中往。他实际上完全生活在一种抽象和理想化的世界里,而忽视了人的天性。中国有句古话:“君子如水,小人如油。”君子当然很好,但与君子长久生活只怕谁也受不了那种永恒的枯燥和平淡;小人固然有毛病,但小人们挖空心思地制造各种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活的起伏和变化。创造和投机也是一个道理,没有创造,大家都没饭吃,但没有投机,人生不免过于烦闷。费德尔的毛病在于,他试图将矛和盾分割开来,只取自己想要的那一面。
第18点:“对卖***、印子钱者、投机商处以死刑。”除此之外,费德尔还主张依靠“国家的权威”,成立“建设经济银行”,发行国家证券,为社会公共项目投资筹集资金。鉴于国际银行家对黄金早已形成垄断的现实,他提出摆脱金本位制,由国家决定流通资金数额,以国家实体经济的生产能力作为货币的支撑,用商品与他国进行交换,从而逃脱外国资本对德同货币与外汇的控制。
希特勒在理念上支持费德尔的很多观点,但他是一名政治家,对理论本身谈不上任何爱好,理论对他而言永远只是工具,适用时就用,分歧适就扔。政治家永恒的法则就是权变,因追求权力而变化,因变化而拥有更多的权力。
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力,希特勒必须与握有“实权”的人物合作。在当过兵的希特勒看来,所谓实权实在很简单,就是“暴力+财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穷得叮当响的希特勒当时还不太可能得到巨额的金钱资助,但是,“暴力”支持已经有点靠谱了。